博物馆(审计文化与教育研究院)

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钱币鉴赏”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1-11-25  浏览次数:1319

为提升博物馆学生志愿讲解员的讲解水平和知识储备,加深同学们对货币文化发展脉络的认知,11月24日下午3时,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金融学院副教授章建伟老师的专题讲座——“中国古代钱币鉴赏”在图书馆五楼会议室如期举行,50余名学生参听。讲座由博物馆副馆长唐善梅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章老师从货币形制、种类、收藏价值及历史研究意义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先秦时期的贝币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体系(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和郢爰)。其中齐国发行的“六字刀”,由于存世量极少且制作精良,故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并由此引出判断货币收藏价值的五个决定性因素:铸币的材质、品相、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稀缺性。

接着,章老师按照历史的发展脉络,逐一介绍了半两钱(秦)、五铢钱(汉)、开元通宝(唐)、交子(宋)、银元宝(明清),以及民国各时期的银币等。同时指出古代货币的六次重大演变分别是由自然货币向人工铸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的演变、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演变。每一次的演变都在经济发展和货币流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章老师了介绍钱文的三种读法:第一种为直读或顺读(自上而下或自右而左);第二种为横读(先左后右或者先右后左);第三种为回读或旋读(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顺序)。

几千年倏忽而过,货币的嬗变在碰撞中发生,也在融合中沉淀,承载着古往今来的历史。通过此次讲座的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对我国绚丽多彩的货币文化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并对能成为一名货币文化的“宣传员”感到自豪和骄傲。

版权所有:南京审计大学博物馆(审计文化与教育研究院)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雨山西路86号 邮编:211815 电话:025-583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