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收集民国时期审计档案资料,丰富我校审计文化与教育博物馆民国审计藏品,促进民国时期审计文化的研究,近日,我校博物馆馆长肖建新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任德新教授、国际审计学院夏寒副教授、博物馆副馆长戚振东副教授等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考察学习,并进行交流。这次考察交流,受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所主任杨斌、利用处文俊雄处长的热情接待。
我校专家学者参观考察中国第二档案馆之后,主要进行深度交流,达成共识。在交流中,博物馆馆长肖建新教授首先介绍了我校博物馆的建设发展状况,说明这次考察交流的目的,就是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民国时期档案资料,开展审计文化史的研究,促进优秀审计文化的传播,并表达了合作的意愿和希望。
文俊雄处长介绍了中华民国时期国家审计档案的保存、开发利用和电子化处理等情况,提出合作交流的途径与步骤。
双方一致认为,应充分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丰富优质资源,开展民国时期审计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这一方面对于审计学科、审计理论研究,乃至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民国时期审计档案的开发利用,极大地发挥档案资料的社会效益。
考察后,博物馆拟定出查寻和复制民国审计档案资料的初步方案。
(文/博轩)
链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集中收藏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历届中央政府及直属机构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总量为225万余卷,约4500万件。其前身为1951年2月1日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1964年4月,南京史料整理处改隶国家档案局,更名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专门从事民国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整理、编目、接待利用和编研出版等工作,结合缩微复制、数字化扫描等手段,对馆藏档案进行研究、开发与利用。编辑出版包括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丛刊、丛书在内共140余种上亿字的档案史料,并主办《民国档案》杂志。接待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和美、日、英、法、德等国家的中外查档者60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