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建伟副教授谈“中国古代货币鉴赏”

发布者:博物馆发布时间:2022-12-01浏览次数:4861

为提高博物馆学生志愿讲解员对中国古代货币文化的认知,增加同学们对于货币文化的知识储备、拓展知识面,11月30日下午3时,博物馆邀请金融学院副教授章建伟老师于腾讯会议做《中国古代货币鉴赏》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博物馆副馆长唐善梅主持,全校师生共约150人参听。

讲座伊始,章建伟老师强调了货币在政治、经济与艺术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向同学们依次介绍了我国各朝各代重要货币(贝币、布币、刀币、郢爰、秦半两、汉五铢、王莽货币、五铢白钱、开元通宝、北宋交子、大明通行宝钞、清朝银元宝、太平天国钱币等)的种类、形制、钱文、发展趋势及收藏价值。

其中,章建伟老师重点讲述了货币中的珍品,如三孔布、六字刀、燕环、国宝金匮直万、太和五铢、北周三品等,这些货币因存世量极少,依照古币投资领域“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收藏价值颇高。如一枚“齐返邦长大刀”的六字刀,曾在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中以149.5万人民币成交。

关于古钱币之“最”,章建伟老师分别讲授了我国最早的铁钱——铁质半两钱、最早的铅钱——铅质开元通宝、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一刀平五千、最早的“重宝”钱——乾元重宝、最早铸有地名的方孔圆钱——直百五铢,以及最早的一枚国号年号并铸的钱币——大夏真兴。

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述中,章建伟老师还穿插了如何猜测货币文字含义、如何辨识钱文书法等诸多小问题。

最后,章建伟老师同师生们分享了钱文的三种读法(直读、横读、旋读)、钱币收藏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以及钱币收藏与鉴赏所需的知识等内容。

若历史是流逝的河,古代货币如同河床底域之沙尘,谱写着自身价值的珍贵之处;一定程度上,本次讲座赋予几千年货币史一种新的魅力与神秘感,让同学们进一步感悟古代货币史的永恒价值所在,进一步坚定学习中国古代货币知识的决心。